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欢迎访问财富新闻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娱乐 >

候立宽:保留记忆灵魂的人

时间:2016-04-29 14:28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韩福恒 点击:
候立宽:保留记忆灵魂的人 黄金、玉石等各种材质的算盘、计量用的升斗和16两秤、生产队记工分用的账簿走进北京京安职业康复站,站长候立宽带着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站内他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如果没人收藏,这些物件消失后就永远不会再现。每一个物件都代表一段
候立宽:保留记忆灵魂的人

 
      黄金、玉石等各种材质的算盘、计量用的升斗和16两秤、生产队记工分用的账簿……走进北京京安职业康复站,站长候立宽带着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站内他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如果没人收藏,这些物件消失后就永远不会再现。每一个物件都代表一段历史,正是这一个个‘老物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作为炎黄子孙,我觉得我有义务收藏、保留它们,为先辈们保留一段记忆,为后代还原一段历史。”
      位于大兴区安定镇佟家务的北京京安职业康复站里设有中华耕织文化园、老北京风情一条街和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作区。记者看到,陈列于中华耕织文化园里的“老物件”既有长度约2米左右的教学算盘,也有不足15里面的袖珍算盘。在材质上,黄金算盘虽然年代久远但黄橙橙的金色质地仍然可见,精工细作的银白色象牙算盘油润光亮,玉石算盘晶莹剔透手感温润,木质普通算盘虽然略显质朴但却浸润着市民的智慧。
      谈起收藏算盘的起因,候立宽讲了一个故事:周恩来总理早在1972年接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夫人时就提出不要把算盘丢掉。李政道也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作为擅长使用算盘的60后,更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敬意,候立宽一直执着于各种材质算盘的收藏。
       中国有句话叫“秋后算账”。候立宽介绍,“我们现在多用这句话的引申义。这句话的本意其实就是反映中国农耕文化的春种秋收。”算账包含两层意思,先计算后入账。每年中秋前后,老百姓清点一年的收成,登记入账之前先要计量,中华耕织文化园就陈列着古代计量粮食收成的工具斗、升和秤。“北京周边的斗是口大底小,东北的斗是上下一样粗,而山西的斗是上面小,下面大,这符合晋商善于敛财的特点。” 候立宽告诉记者,计量工具除了反映当地的风俗人情外,也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相连。比如,在1958年前,我国的秤是16两一斤,所以有半斤八两一说,“这16两中,每一两就是一颗星,16两就是16星。它们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卖货人如把东西称给人家足足的,就得足了星,特别是福禄寿;如果卖货人耍滑头克扣一两就减福,克扣二两就损禄,克扣三两就折寿。可见古代人对诚信的重视。”
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头顶瓜皮小帽、穿灰布长衫的账房先生。“为什么之前的人们总是穿灰蓝色衣服?因为当时的织染水平有限。” 候立宽指着展馆里罕见的几口斑驳陆离的木质大染缸向记者道出原委。
       “妈妈,这是什么啊?”“这是账本,是记录人们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的。”在老北京风情一条街上,一对母女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妈妈姓于,是一位会计人,在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工作。于女士告诉记者,每年的三四月份忙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周末时间喜欢带孩子来这里放松、学习,找寻祖辈儿时的记忆。“在这里不仅能看到老北京的五行八作,比如稻香春的木质点心匣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手工制作的婚嫁马车,还能看到各种耕织农具,更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蜡染扎染等服饰和京剧脸谱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成长”。(韩福恒)
(责任编辑:ha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