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去东阿体验阿胶养文化内涵和价值
阿胶是传承近三千年的滋补佳品,它的炮制奥秘是什么?历史上对其留下了哪些记载?“五一”小长假就要来了,想要体验养生游的朋友们,一起来一段阿胶养生之旅吧。
据了解,东阿阿胶城是东阿阿胶为了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而兴建的一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于2009年6月,其以民国时期老济南和老东阿为原型,再现百年前的风貌和景观,并且在这里拍摄了多部知名的影视作品。
为了恢复贡胶的技艺、再现贡胶文化,东阿阿胶在此建立贡胶馆。贡胶馆内藏有“九朝贡胶”的炼制奥秘。据了解,自北魏至清朝,此阿胶进贡了九个朝代,因此叫做“九朝贡胶”。
“九朝贡胶”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在贡胶馆的炼胶坊内,以动态蜡像的形式向游客展示了炼胶的主要工序。
目前,“九朝贡胶”是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秉承传统炼胶古法,历九天九夜纯手工炼制而成。“九朝贡胶”的古法修治工艺,包括整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挂珠、砸油、吊猴、醒酒、挂旗、发泡、开片等99道工艺。依此法炼制出的“九朝贡胶”色如琥珀,黑如瑿漆,质硬而脆,断面光亮,口味纯正、香气浓郁。
在东阿阿胶城内,还有一座东阿药王山,坐落于洛神湖畔,山上供奉药师佛、八大药王等神像30余尊。在药王山上,山道两侧的栏板上雕刻有百 家药王的故事,从伏羲氏制九针一直到清代的陈修开堂授医,上山的游客可以了解、感受深厚的中医药养生文化。
除了东阿阿胶城,中国阿胶博物馆也是东阿养生体验游的“重头戏”。馆内珍藏了有关阿胶的文献及实物资料千余件,详细讲述了阿胶的滋补养生价值及其在人类对抗疾病、获取健康方面的重要贡献。
在博物馆内的阿胶历史文化厅,陈列着几本重要的典籍,里面记载着古代阿胶应用的线索。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称其 “久服,轻身益气”。 表明了阿胶必须长期服用才可达到身轻体健提高免疫力的效果;而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有关阿胶的药方多达50余首。如: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炙甘草汤等,都是延用千年的传世名方;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 唐代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有这样的记载:阿胶“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léi)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由此可见,阿胶有养肝护肝的功效,同样也适合男士。
在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重要的文物,清代进宫的通行证——“贡折”。它是清朝末年东阿著名的阿胶庄之一涂氏怀德堂保存的文物。它一边记载的是万寿圣节,也就是皇帝登记或寿诞的日子,或者是太后寿诞的日子须穿朝服进贡,一边记载的是忌辰就是皇帝或皇后驾崩等需要祭祀的日子里须穿素服进贡。
作为贡品的阿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博物馆里展示了一盒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贡品阿胶。尽管历经180余年,其胶块光泽依然如新,透明如琥珀,至今仍然可以服用。
博物馆内存有多张古代的仿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说明书,每张仿单上都有一个古阿井的亭子,说明东阿地下水是炼制阿胶重要的因素。
(责任编辑: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