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来:五大产业资产50万亿回报率不足1%
12月3日,由新华网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2016新华网思客年会”在海南召开。朱镕基之子、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在“宏观经济形势与结构性改革”的专题环节中,发表了以“经济形势与结构改革”为主题的主旨演讲。
如果大家把中国所有国内的经济实体加起来看成一个总公司,那么,这个总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是总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根据公布的数字,到2012年的时候,已经是400万亿的总资产,其中,有200多万亿将近300万亿的负债,权益大概是100多万亿。后面的是估计,如果按照以前的趋势,2015年即使按照一个比较低的估计,也到了将近600万亿的资产。如果是比较高的估计,将近到700万亿的资产。2015年的经济总额是70万亿,这是差不多10倍的差别。我们更多的问题出在存量上,现在我们过多的投资还只是增量。
我们再看几个大行业,把煤炭、钢铁、电、运、地产这五大行业加起来将近50万亿的资产,但是基本的回报率不到1%,这50万亿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整个工业的资产差不多有102万亿,这里面如果煤炭和钢铁属于工业部分,它们加起来差不多是10多万亿。这是在经济中占比很大的块头,我们的利润率、回报率都在系统性下降,负债率是在上升。从这里可以看到经济结构,特别是通过系统的宏观统计,可以看出冲击力比较大。
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办呢?我在这里谈点思路。第一,说到底,还是得改革。面临现在的经济状况,我们总是有两个纠结,一是发展增长的纠结,到底是6.5%还是7%,还是多少?其实我认为,发展固然重要,但如果结构不对,或者是趋势不对,我们还要更强调改革。不经过改革难以重生,经过这几年使用的各种方法,看样子还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改革可能会影响增长,政府有压力,政府也希望发展,这我们都可以理解,甚至可能需要大众也给一些理解,就是永远的高速增长,甚至是中高速增长,或许并不符合科学。我们对于中国的长远增长非常有信心,但是在实现长远增长的潜力之前,可能需要一个系统的调整。如果不调整,我们就不断地进入一种怪圈。现在经济出现困难,其实是因为过去大量的投资产生了过剩,过剩就变成了困难。困难了怎么办?再继续投,投得更大,这样就产生更多的问题,这种循环现在我们可能要调整。
长远的潜力在哪?第一,中国经济体非常大,经济体系也非常完整,总体来说,可以系统地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可以跟我们这样的经济体长远竞争,但是,现在因为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建设,有很多过剩,如果不调整,继续投资,可能就会造成进一步的过剩。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纷纭复杂的现象,核心还是这个事,就是钱太多了。这才会造成产能过剩、库存过剩、杠杆居高。成本为什么高?也是因为放的货币太多,本质上是通胀现象,是由货币的总量推动成本上升。所以,三去一降是正确的,但是我们执行的力度不够。比如说钢铁有12亿吨的产能,实际上只生产了8亿吨,多了4亿吨,现在我们减钢铁产能,根据媒体的报道,三年减一个亿,这一年才三千万吨,应该减的是4亿吨,差了10倍。这会不会有效,取决于是不是按照市场的规律,真正的把三去一降做到位。国企改革,大家也有各种的观点,这个说这样搞,那个说那样搞,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对于这些资产、资本的效率衡量,先制定好一个标准,有一定的透明度,然后按照市场的规律,这样要解这个局也不难。
第二,是制度建设。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中,毕竟还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只有30多年,像美国可能已经有200多年。所以,市场制度不完整、不系统也情有可原。但是,我们需要系统地建立这样的体系,而且需要一个整体的设计。不然,股市只管股市的事,保险只管保险的事,银行只管银行的事,这样不会形成一个有效的政策,我们需要的是整体、系统的考虑。
再一点是向外“一带一路”,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策略。“一带一路”带动的是什么?是开拓世界市场。40年前,中国是改革开放,开放讲的是国内开放,放外国进来,现在我们中国成长了,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机会,我们可以开拓世界,继续开放,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开拓。开拓是什么概念呢?“一带一路”总共涉及60几个国家,差不多是中国人口的2倍,产值也将近2倍,消费2倍,投资它们会差一点,出口也差不多是2倍。因此,这是中国经济之外,另外两个中国经济这么大的市场。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中国的企业来讲,过去你的球场是一个场子,现在可以有三个场子这么大,这显然是一个机会。当然,另外这两倍的增加不等于自动是你的,需要你自己系统地开发,系统地研究,你不市场化,估计你也拿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