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
用互联网思维变革企业应收应付清算方式
本报记者 韩福恒
临近年底,供应商A公司的财务部李部长终于收到了期盼已久的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但是李部长没高兴多久就遇上了汇票的贴现问题。汇票到期还有6个月时间,但A公司需马上偿还B公司200万元货款。根据现行的金融政策,汇票未到期前,李部长只能在付给银行年化3%的贴现率后,把1000万元全部贴现,等银行一周审核期过后才能拿到除去15万元左右贴息后的985万元。
如何解决李部长们遇到的应收应付清算难题?“由中国中车打造、基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云链金融’)创新推出的‘云信’,不仅可以让李部长们所在的A类企业不需贴现、还能实现2小时内让B类企业拿到货款,实现大企业信用流转和中小企业快速低成本融资。”11月22日,云链金融董事长刘江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云链金融平台推出的电子付款承诺函,“云信”具有可拆分、流转、融资的功能,可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还能帮助大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产融结合提质增效,实现共同发展。
费率低到账快
刘江介绍说,企业间结算经常使用票据。据统计,2015年中央企业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达5万亿元。如果利用现金、银票和商票结算这5万亿元,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财务人员为准备贴现材料,疲于在单位和银行间奔波。早在任中国南车副总会计师时,刘江就发现了这一商机。他告诉记者,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2015年5月,由中国中车联合中国铁建、国机集团等企业组建了云链金融,致力于打造大企业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产业互联网创新金融平台。
“云信”就是该平台推出的“企业承兑汇票”,通俗地讲就像企业信用卡或者“京东白条”。“它更易融资,更易流转,可以灵活配置,极致安全。”刘江称。
“云信”可盘活企业应收应付余额,帮助供应商摆脱融资困境。刘江向记者介绍了具体做法:中国中车利用银行授信支持,在云链金融平台转换为云信额度,利用“云信”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云信”的支付必须基于大企业的应付账款,云信期限是一年以内。
供应商通过拆分流转所持有的“云信”,快速流转到更多供应链上的广大中小企业,实现零成本清理企业三角债,大幅降低供应链交易成本。同时,各类企业也可以通过将持有的“云信”转让给云链金融所属的保理公司,在平台上实现T+0放款的高效低成本融资。云链金融所属的保理公司将获得的“云信”,向中国中车等央企指定银行再转让融资,将银行资金更安全、更便捷的引导给中小企业。
刘江称,自2015年10月上线以来,云链金融平台已注册企业用户超过43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实现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大企业“云信”支付80亿元,为中小企业办理融资27亿元,已办理融资业务3800余笔,单笔50万元以下的占约70%,为大中小企业降本增效超亿元。
实现产业链多方共赢
刘江认为,云链金融的特色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目标是打造互惠互利、协同共享、富有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生态圈。“云信”介入企业级应收应付清算场景,贯穿供应链上下游,打通了整条产业链,整合了产业链内企业用户,实现了产业链多方共赢。
对大企业来说,以信用支付,降低了现金持有成本,降低有息负债规模、增加了财务收益。同时还降低了供应链融资成本,提升了产业链竞争力。此外,“云信”可深度掌控产业链,打造利益共享的强大供应链管理生态圈。对中小企业来说,云信融资时效强,可替代部分现金储备,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
当前,大企业的银行授信80%左右都空置。“云信”还可盘活这些空置的授信、让银行获取线上批量融资利润。
刘江介绍说,与传统的商票、银票相比,“云信”为大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四大好处。一是成本更低廉。云链金融向所有企业提供免费平台服务,帮助大企业搭建各自专属的产业链融资平台。大企业通过使用“云信”支付,有效降低现金占用量。二是流程更便捷。以标准化封装各银行融资差异,T+0放款,满足供应商快速便捷融资需求。三是客户更广泛。通过分拆和多级流转,挖掘产业链各级次所有企业。四是收益更全面。可确保开立的云信融资最终落地在大企业内部,闭环管理实现供应链融资利益最大化。
此外,云链金融还积极利用“四众”形式推进了商业模式创新,体现了“双创”特色。刘江告诉记者,云链金融开展“众创”,汇聚工业、金融、互联网人才,打造企业信用流转的产融结合平台。开展“众包”,平台定位于服务实体产业和银行的外包部门,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开展“众扶”,利用大企业信用流转,促进供应链企业互助互扶,构建供应链生态圈。开展“众筹”,以众筹模式组建,充分发挥国有和民营企业各自优势。
刘江称,云链金融产融平台通过在中国中车、中国铁建、国机集团等央企的运用,已得到不少中央企业和国资委各级领导的认可。2015年,中央企业总体营业收入规模超过25万亿元,仅在中央企业广泛推广使用,即可降低融资成本超百亿元,同时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的降本增效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